Home 教育學習 111年社區生活藝起來圓夢計畫   理論、實作課程落實多元文化平權

111年社區生活藝起來圓夢計畫   理論、實作課程落實多元文化平權

by 引動傳媒

111年社區生活藝起來圓夢計畫   理論、實作課程落實多元文化平權(圖/新竹縣政府文化局提供)

記者李瑀和 /新竹縣報導

「111年社區生活藝起來圓夢計畫~藝young不異樣.共學連結共下來」,日前(6月29日)在新瓦屋客家文化保存區集會堂舉辦招募說明會,已吸引了36位對藝術有興趣的新住民、偏鄉弱勢、樂齡、原住民、身心障礙者朋友報名,將接受50小時的理論、實務課程,並完成一件 結合工藝、環保、藝術的作品,讓多元文化平權在新竹縣落實。

文化局長李安妤表示,活動主題「藝young」是對於藝術有年輕的心,「不異樣」是對每個參與的學員,不因他的身份、地位而有異樣或歧視,「共學連結」則連結年滿16歲以上、對藝術有興的民眾,共創藝術氛圍,「共下來」是客語「一起來」之意。

文化局指出,實務創作的理念以「環保藝術,廢材再利用」為主,將藝術與工藝結合,透過閒置的材料,賦予故事再生。會發想這個主題,源於竹東鎮擁有天然瓦斯、矽砂和林業等豐富資源,深具歷史意義,希望透過林業、玻璃等主要材料,推廣「循環再生」,運用廢棄品或是零碎的材料,發揮創意搭配巧手,賦予物品新生命。

實作課程分為兩組,一組邀請竹東玻璃藝術家古侑盛,以環保玻璃為媒材,衍生造型、切割、磨刻、彩繪等不同技法之課程33小時;另一組為木雕藝術家曾定榆,以多媒材結合木藝為主,創意思考、認識素材、引導創作教學等之課程33小時。至於理論課程的師資,「美感基礎」由湖口視覺藝術家范思琪,以「藝術發生之前」為題,規劃12小時課程;藝術總監陳惠琳則分享共融藝術案例,引導討論,課程4小時。

李安妤局長表示,111年社區生活藝起來圓夢計畫,希望在新竹縣社造藝術平台秉持落實生活美學理念,透過社區生活藝起來圓夢計畫,透過辦理藝術課程,邀共融大使陪伴多元社群的學員進入藝術領域,與社會、社區產生更多連結。

文化部為推動社區營造及村落文化,致力推動:公共治理、世代協力、多元平權、社會共創四大議題,期許拓展在地藝術家社群加值服務,原本只能在美術館遇見藝術的畫筆,藉由這個計畫推展多元美學活動,由一流的藝術家,深耕文化藝術,落實多元文化平權。

You may also like

發表迴響

探索更多來自 引動傳媒 的內容

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,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。

Continue reading